第一人週刊:元素分析法第一人——尤斯圖斯·馮·李比希(Justus von Liebig)
第一人週刊編者按:
尤斯圖斯·馮·李比希被譽為“元素分析法第一人”的緣由
德國化學家尤斯圖斯·馮·李比希在1831年第一個發明了元素分析法,尤斯圖斯·馮·李比希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元素分析法的人。尤斯圖斯·馮·李比希因此成就,被譽為“元素分析法第一人”。


第一人週刊:元素分析法第一人——尤斯圖斯·馮·李比希(Justus von Liebig)

 

第一人週刊編者按:

尤斯圖斯·馮·李比希被譽為“元素分析法第一人”的緣由

德國化學家尤斯圖斯·馮·李比希在1831年第一個發明了元素分析法,尤斯圖斯·馮·李比希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元素分析法的人。尤斯圖斯·馮·李比希因此成就,被譽為“元素分析法第一人”。

 

姓名:尤斯圖斯·馮·李比希(Justus von Liebig)  

國籍:德國  

職業:化學家、教育家  

成就:現代有機化學和分析化學的奠基人之一,發明了元素分析法(Elemental Analysis),提出了植物營養理論,推動了農業化學的發展。  

榮譽:被譽為“元素分析法第一人”、“有機化學之父”,獲得多項科學獎項和榮譽,包括英國皇家學會的科普利獎章(Copley Medal)。

 

元素分析法的發明時間

 

尤斯圖斯·馮·李比希在19世紀30年代發明了元素分析法。具體來說,他在1831年與弗裏德裏希·維勒(Friedrich Wöhler)合作,開發了一種用於測定有機化合物中碳、氫、氮等元素含量的方法。這一方法在1837年得到進一步完善,並成為有機化學研究的標準工具。

 

元素分析法的發明詳情

 

元素分析法是一種用於測定有機化合物中元素組成的技術,其基本原理和步驟如下:

 

1. 基本原理:通過燃燒有機化合物,將其中的碳、氫、氮等元素轉化為二氧化碳(CO₂)、水(H₂O)和氮氣(N₂)等簡單物質,然後通過定量分析確定各元素的含量。  

2. 實驗裝置:李比希設計了一種高效的燃燒裝置,包括燃燒管、吸收管和稱量裝置。燃燒管用於完全燃燒樣品,吸收管用於捕獲燃燒產物,稱量裝置用於精確測量產物的品質。  

3. 分析步驟:  

   - 將精確稱量的有機化合物樣品放入燃燒管中。  

   - 在氧氣流中燃燒樣品,使碳轉化為二氧化碳,氫轉化為水,氮轉化為氮氣。  

   - 通過吸收管分別捕獲二氧化碳和水,並稱量其品質。  

   - 根據產物的品質計算樣品中碳、氫、氮的含量。  

4. 應用與影響:元素分析法為有機化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定量工具,使化學家能夠準確測定化合物的分子式,推動了有機化學的理論和實踐發展。

 

尤斯圖斯·馮·李比希

 

出生與教育:尤斯圖斯·馮·李比希於1803年5月12日出生在德國達姆施塔特。他在波恩大學和埃爾朗根大學學習化學,並在巴黎跟隨著名化學家約瑟夫·路易·蓋-呂薩克(Joseph Louis Gay-Lussac)進行研究。  

早期職業生涯:1824年,李比希被任命為吉森大學的化學教授,並在此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現代化學實驗室。  

科學貢獻:李比希在有機化學、農業化學和分析化學領域做出了多項開創性貢獻,包括發明元素分析法、提出植物營養理論以及開發化肥。  

後期職業生涯:1852年,李比希移居慕尼克,擔任巴伐利亞科學院院長,並繼續從事科學研究和教育工作。  

逝世:尤斯圖斯·馮·李比希於1873年4月18日逝世,享年69歲。

 

尤斯圖斯·馮·李比希是19世紀最偉大的化學家之一,被譽為“元素分析法第一人”。他的科學貢獻不僅限於元素分析法的發明,還涵蓋了有機化學、農業化學和分析化學等多個領域。元素分析法的發明為有機化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定量工具,使化學家能夠準確測定化合物的分子式,推動了有機化學的理論和實踐發展。


香港《第一人》週刊 更多精彩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