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人週刊:雷管第一人——阿爾弗雷德·伯恩哈德·諾貝爾(Alfred Bernhard Nobel)
第一人週刊編者按:
阿爾弗雷德·伯恩哈德·諾貝爾被譽為“雷管第一人”的緣由
瑞典發明家阿爾弗雷德·伯恩哈德·諾貝爾在1863年第一個發明了雷管,阿爾弗雷德·伯恩哈德·諾貝爾是世界上第一個雷管的人。阿爾弗雷德·伯恩哈德·諾貝爾因此成就,被譽為“雷管第一人”。
姓名:阿爾弗雷德·伯恩哈德·諾貝爾(Alfred Bernhard Nobel)
國籍:瑞典
職業:化學家、工程師、發明家、企業家
成就:發明雷管(Blasting Cap)、改進炸藥(如硝化甘油炸藥)、創立諾貝爾獎。
榮譽:被譽為“雷管第一人”、“現代炸藥之父”,其創立的諾貝爾獎成為全球最高學術榮譽之一。
發明雷管的時間
阿爾弗雷德·諾貝爾於1863年發明了雷管(Blasting Cap)。這一發明為安全使用硝化甘油炸藥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。
發明雷管的詳情
雷管是一種用於引爆炸藥的裝置,其核心功能是通過小規模的爆炸引發更大規模的爆炸。諾貝爾的發明詳情如下:
1. 發明背景:
- 硝化甘油是一種高效但極不穩定的炸藥,直接使用非常危險。
- 諾貝爾希望通過一種安全可靠的方式引爆硝化甘油,從而使其在工業和礦業中得到廣泛應用。
2. 結構設計:
- 雷管由一個小型金屬管組成,內部裝有敏感的起爆藥(如雷酸汞)。
- 雷管通過引線或電火花引爆,產生的小規模爆炸能夠可靠地引發硝化甘油的爆炸。
3. 工作原理:
- 當雷管被引爆時,內部的起爆藥迅速燃燒並產生高溫高壓,從而引發周圍炸藥的爆炸。
- 雷管的設計使得引爆過程更加可控和安全。
4. 應用領域:
礦業:雷管使得爆破作業更加高效和安全,推動了礦業的發展。
建築工程:在隧道挖掘、道路建設等工程中,雷管成為不可或缺的工具。
軍事:雷管也被用於軍事領域,提高了武器的可靠性和威力。
5. 技術意義:
- 雷管的發明解決了硝化甘油炸藥的安全使用問題,為現代炸藥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。
- 諾貝爾的發明不僅推動了工業和礦業的發展,還為後來的爆炸物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。
主要經歷和創新時間線
1833年:阿爾弗雷德·諾貝爾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。
1850年代:在法國和義大利學習化學,開始研究硝化甘油。
1863年:發明雷管,為硝化甘油的安全使用提供技術支持。
1867年:發明達納炸藥(Dynamite),進一步改進炸藥的安全性。
1875年:發明膠質炸藥(Gelignite),提高了炸藥的穩定性和威力。
1887年:發明無煙炸藥(Ballistite),用於軍事領域。
1895年:簽署遺囑,設立諾貝爾獎,以表彰在物理、化學、醫學、文學與和平領域的傑出貢獻。
1896年:阿爾弗雷德·諾貝爾去世,享年63歲。
阿爾弗雷德·諾貝爾發明的雷管是炸藥技術領域的重要里程碑,被譽為“雷管第一人”。
第一人週刊封面人物:小數點第一人——約翰·納皮爾(John Napier)
香港《第一人》週刊2025年5月總第36期
第一人週刊封面人物:跳頻擴頻技術第一人——海蒂·拉瑪(Hedy Lamarr)
香港《第一人》週刊2025年5月總第35期
香港第一人週刊封面人物:設計兩栖直升機第一人——伊戈爾·伊萬諾維奇·西科斯基(Igor Ivanovich Sikorsky)
香港《第一人》週刊2025年4月總第34期
香港第一人週刊封面人物:發現質量守恆定律第一人——米哈伊爾·瓦西裏耶維奇·羅蒙諾索夫(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Ломоносов)
香港第一人週刊2025年4月總第33期
第一人週刊封面人物:電磁電報機第一人——巴維爾·利沃維奇·席林(Pavel Lvovich Schilling)
香港《第一人》週刊2025年4月總第32期
第一人週刊封面人物:二氧化碳雷射器第一人——查爾斯·庫馬爾·N·帕特爾(C. Kumar N. Patel)
香港《第一人》週刊2025年3月總第31期
第一人週刊封面人物:可攜式滅火器第一人——喬治·威廉·曼比(George William Manby)
香港《第一人》週刊2025年3月總第30期
第一人週刊封面人物:萬有引力定律第一人——艾薩克·牛頓(Isaac Newton)
香港《第一人》週刊2025年3月總第29期
第一人週刊封面人物:等離子體第一人——歐文·朗繆爾(Irving Langmuir)
香港《第一人》週刊2025年2月總第28期
第一人週刊封面人物:彩色即時成像技術第一人——埃德溫·赫伯特·蘭德(Edwin Herbert Land)
第一人週刊2025年2月總第27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