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開演示無線電通信第一人——亞曆山大·斯捷潘諾維奇·波波夫(Alexander Stepanovich Popov)
第一人週刊編者按:
亞曆山大·斯捷潘諾維奇·波波夫被譽為“公開演示無線電通信第一人”的緣由
俄羅斯物理學家發明家亞曆山大·斯捷潘諾維奇·波波夫於1896年在聖彼得堡物理化學學會的會議上首次公開演示了無線電通信。亞曆山大·斯捷潘諾維奇·波波夫是世界上第一個公開演示無線電通信的人。亞曆山大·斯捷潘諾維奇·波波夫因此成就,被譽為“公開演示無線電通信第一人”。



公開演示無線電通信第一人——亞曆山大·斯捷潘諾維奇·波波夫(Alexander Stepanovich Popov)

 

第一人週刊編者按:

亞曆山大·斯捷潘諾維奇·波波夫被譽為“公開演示無線電通信第一人”的緣由

俄羅斯物理學家亞曆山大·斯捷潘諾維奇·波波夫於1896年在聖彼得堡物理化學學會的會議上首次公開演示了無線電通信。亞曆山大·斯捷潘諾維奇·波波夫是世界上第一個公開演示無線電通信的人。亞曆山大·斯捷潘諾維奇·波波夫因此成就,被譽為“公開演示無線電通信第一人”。

 

- 姓名:亞曆山大·斯捷潘諾維奇·波波夫(Alexander Stepanovich Popov)  

- 國籍:俄羅斯  

- 職業:物理學家、電氣工程師  

- 成就: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實用的無線電接收器,並首次公開演示無線電通信,被譽為“無線電通信的先驅”  

- 榮譽:因其在無線電技術領域的開創性貢獻,被尊為俄羅斯無線電科學的奠基人,被譽為“公開演示無線電通信第一人”。

 

亞曆山大·波波夫於1896年3月24日在聖彼得堡物理化學學會的會議上首次公開演示了無線電通信。這一事件標誌著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無線電信號的公開傳輸,比義大利發明家古列爾莫·馬可尼的無線電專利更早。

 

在1896年3月24日的演示中,波波夫使用了他發明的無線電接收器和發射裝置,成功傳輸了一段莫爾斯電碼。演示的具體過程如下:

 

1. 設備組成:  

   - 發射裝置:由赫茲振子(Hertzian oscillator)和天線組成,用於產生和發射電磁波信號。  

   - 接收裝置:包括金屬屑檢波器(Coherer)、天線和記錄設備。金屬屑檢波器能夠檢測電磁波信號並將其轉換為電信號,記錄設備則用於顯示接收到的信號。

 

2. 演示過程:  

   - 波波夫在會議現場設置了發射裝置和接收裝置,兩者之間相隔一定距離。  

   - 他通過發射裝置發送了一段莫爾斯電碼,內容為“HEINRICH HERTZ”(海因裏希·赫茲),以紀念電磁波的發現者赫茲。  

   - 接收裝置成功接收並記錄了這段信號,展示了無線電通信的可行性。

 

3. 意義:  

   - 這次演示證明了電磁波可以用於遠距離通信,為無線電通信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。  

   - 波波夫的發明和演示早於馬可尼的無線電專利,使他成為無線電通信技術的先驅之一。

 

主要經歷和發明、創新的時間線

 

- 1859年:亞曆山大·波波夫出生於俄羅斯的克拉斯諾圖林斯克(Krasnoturinsk)。  

- 1882年:畢業於聖彼得堡大學物理系,並開始從事電磁波研究。  

- 1895年: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實用的無線電接收器。  

- 1896年3月24日:在聖彼得堡物理化學學會的會議上首次公開演示無線電通信。  

- 1897年:開始在俄羅斯海軍中推廣無線電通信技術,用於艦船之間的通信。  

- 1901年:被任命為聖彼得堡電氣工程學院的教授,繼續從事無線電技術的研究和教學。  

- 1905年:波波夫因腦溢血去世,享年46歲。  

- 1945年:蘇聯政府將5月7日定為“無線電日”,以紀念波波夫的貢獻。  

 

亞曆山大·波波夫是無線電通信技術的先驅之一,他於1896年3月24日首次公開演示無線電通信,標誌著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無線電信號的公開傳輸,被譽為“公開演示無線電通信第一人”。

儘管他的發明在當時並未得到廣泛認可,但其技術原理和設計理念對後來的無線電通信、廣播和無線電報技術產生了深遠影響。






香港《第一人》週刊 更多精彩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