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人週刊封面人物:發現光合作用基本原理第一人——約瑟夫·普裏斯特利 (Joseph Priestley)
第一人週刊2025年2月總第26期





發現光合作用基本原理第一人——約瑟夫·普里斯特利 (Joseph Priestley)  

 

第一人週刊編者按:

約瑟夫·普里斯特利被譽為“發現光合作用基本原理第一人”的緣由

英國化學家約瑟夫·普里斯特利在1771年至1772年間第一個發現光合作用基本原理,約瑟夫·普里斯特利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光合作用基本原理的人。約瑟夫·普里斯特利因此成就,被譽為“發現光合作用基本原理第一人”。

 

- 姓名:約瑟夫·普里斯特利 (Joseph Priestley)  

- 國籍:英國  

- 職業:化學家、哲學家、教育家  

- 成就:第一個發現了氧氣(Oxygen),揭示了植物在光照下釋放氧氣的過程,為光合作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礎;此外,他還發現了氨氣、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硫等多種氣體。  

- 榮譽:現代化學的奠基人之一,英國皇家學會會員,其發現對拉瓦錫的化學革命和植物生理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,被譽為“發現光合作用基本原理第一人”。

 

約瑟夫·普里斯特利於1771年至1772年間通過一系列實驗揭示了植物在光照下釋放氧氣的過程,這是光合作用基本原理的早期發現。

 

約瑟夫·普里斯特利通過以下實驗揭示了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:

 

1. 實驗裝置:  

   - 普里斯特利將一支燃燒的蠟燭放入密閉容器中,觀察到蠟燭很快熄滅,表明容器中的空氣無法支持燃燒。  

   - 隨後,他將一支薄荷植物放入同樣的密閉容器中,並放置幾天。

 

2. 實驗現象:  

   - 幾天後,普里斯特利發現蠟燭可以在容器中重新燃燒,表明容器中的空氣恢復了支持燃燒的能力。  

   - 他進一步發現,只有在光照條件下,植物才能改善空氣品質。

 

3. 科學解釋:  

   - 普里斯特利推測,植物在光照下能夠釋放一種氣體(後來被確認為氧氣),從而恢復空氣的“活力”。  

   - 這一發現揭示了植物在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的過程,為光合作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礎。

 

4. 科學意義:  

   - 普里斯特利的實驗首次證明了植物對空氣的淨化作用,揭示了植物與動物之間的氣體交換關係。  

   - 他的發現為後來的科學家(如揚·英根豪斯和尼古拉斯·泰奧多爾·德·索緒爾)深入研究光合作用提供了重要線索。

 

約瑟夫·普里斯特利的主要經歷和發明、創新的時間線

 

- 1733年:約瑟夫·普里斯特利出生於英國約克郡。  

- 1755年:成為一位牧師,並開始對科學和哲學產生濃厚興趣。  

- 1767年:發表《電學史》(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tate of Electricity),成為電學研究的重要文獻。  

- 1771-1772年:通過實驗揭示植物在光照下釋放氧氣的過程,為光合作用的研究奠定基礎。  

- 1772年:發現一氧化碳、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等多種氣體。  

- 1774年:發現氧氣,並將其命名為“脫燃素空氣”。  

- 1774年:與法國化學家拉瓦錫交流,後者進一步研究並命名了氧氣。  

- 1794年:因政治和宗教原因移居美國,定居賓夕法尼亞州。  

- 1804年:在美國去世,享年70歲。

 

約瑟夫·普里斯特利是18世紀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,他通過實驗揭示了植物在光照下釋放氧氣的過程,為光合作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礎。儘管他最初基於燃素說解釋這一現象,但其發現對植物生理學和氣體化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。普里斯特利不僅在化學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,還在神學、哲學和教育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,被譽為“發現光合作用基本原理第一人”。

 



香港《第一人》週刊 更多精彩內容